不仅通过科学,通过历史也可以证明《圣经》是事实。《圣经》即是记载历史的历史书,又是预言书。研究古代中近东帝国的历史,会发现令人惊奇的事实,就是与圣经的预言一致的历史成就。 《圣经》预言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居鲁士二世)是巴比伦的征服者,并预言上帝选他作为上帝的道具释放犹太民族。即使居鲁士是不认识上帝的外邦国王,却使以色列百姓归回他们的故乡耶路撒冷,并帮助犹太民族重建被巴比伦(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摧毁的耶路撒冷圣殿。这一历史是学者们也公认的并视为最具戏剧性的圣经预言之一。 世界的征服者—居鲁士 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波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其强盛超乎4世纪罗马帝国处于鼎盛时期时的大小和财富。可想而知,当时居鲁士统治的波斯帝国多么强盛。 曾与波斯是同盟国的米底(圣经记为玛代)的统治者阿斯提阿格斯是居鲁士的外祖父,尽管如此,阿斯提阿格斯生怕自己的外孙居鲁士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便决定杀死他。阿斯提阿格斯任命他的忠臣哈尔帕格为该战队将军。 哈尔帕格反而将阿斯提阿格斯的计划向居鲁士禀告,劝他抢先攻击米底。这时,米底贵族中的一部分人属于居鲁士,居鲁士可将贵族们属下的相当数军队利用在战争。征服米底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 三年后,波斯征服了小亚洲的吕底亚,便成了地中海沿岸一带的新兴权力,威势逼人,周边国家战战兢兢地看着这无敌征服者的发威。居鲁士征服了伊朗的首都苏萨 (在《圣经》中作“书珊”),但西亚还有巨大的势力,就是巴比伦。 东方传奇,巴比伦 被巴比伦俘虏的犹大 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四大文明摇篮之一,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流域。25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心脏地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城市,就是巴比伦。巴比伦则是古代东方世界的中心,又是历史宝库。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的残忍又有组织性的军队侵略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周边国家。 上帝说到犹太民族受羞辱和痛苦的理由是因他们没有听从上帝的话,没有遵守他的律法,得罪了耶和华。(耶利米书44:22~23) 巴比伦的灭亡和末代国王伯沙撒 巴比伦是建造世界七大奇迹“空中花园”而闻名。据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os)介绍,巴比伦位于广袤的平原中间,周围是深邃又宽阔的两河流域。整个城市以一个巨大的正方形横跨在幼发拉底河两岸,以厚25米、高89米的城墙环绕着,有100座铜制城门。巴比伦城是一座铜墙铁壁般的要塞,其威容无人能破。 久而久之,尼布甲尼撒的孙子伯沙撒登基作王。他是一个残忍自私的人,只追求自己的快乐,他的恣意妄为使这个巨大又孤高的巴比伦布满罪恶和邪恶。即将面临灭亡之时,伯沙撒王邀请许多人士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为要彰显他伟大的王位,却茫然不知在城外在发生什么事。 虽然巴比伦城是坚不可摧的要塞,但城外,由居鲁士率领的许多军队早已开始行动,已包围了巴比伦城。居鲁士在巴比伦城外摆阵已有两年,他带动所有人力在河床边上挖掘新的壕沟,成功降低了围绕巴比伦城的河水水位。波斯军队沿着宽阔的河道,向城门进击。 城门一开,波斯军队蜂拥而入,波斯军队趁城内人士享尽宴会时袭击了城市,由于狂欢的嗓音,巴比伦人还没有意识到敌军的陷落,大规模波斯军队的攻势席卷全域,巴比伦人被杀红了眼的入侵者一扫而空,在惨不忍睹的惨叫声中,巴比伦末代国王伯沙撒被死在居鲁士手下,坚信巴比伦帝国将会永存的伯沙撒成了巴比伦的末代国王。 居鲁士的与众不同的行为和其理由 实在很难解释居鲁士打破历代征服者们的方式所行的与众不同的行为。对此问题,历史学家们探讨了许久却没有解开,但是能信服居鲁士的奇特行为的证据竟然记在《圣经》里。 “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的口所说的话,就激发波斯王居鲁士的心,使他下诏书通告全国,说:”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已将地上万国赐给我,又委派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去,重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殿,他是在耶路撒冷的上帝;愿上帝与这人同在。”(以斯拉记1:1~3) 居鲁士不是信奉上帝的人,当时波斯帝国的传统是信奉太阳神的琐罗亚斯德教(也叫拜火教)。但是居鲁士没有将以色列作为奴隶,反而相信以色列神的话语释放了他们。不仅如此,还为自己也不信的外邦神“耶和华上帝”甘心献上礼物帮助他们重建圣殿。那么,他怎么能做出如此令人钦佩的事情呢? “耶和华对所膏的居鲁士如此说,他的右手我曾搀扶,使列国降服在他面前,列王的腰带我曾松开,使城门在他面前敞开,不得关闭:”我要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 我必打破铜门,砍断铁闩。我要将暗中的宝物和隐藏的财富赐给你,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以赛亚书45:1~3) 《圣经》中以赛亚书是在居鲁士征服巴比伦释放以色列的170年前记载的书。居鲁士看到《圣经》的预言后大吃一惊,发现在他还没有出生之前所记录的《圣经》中,不仅有自己的名字,还记载着他将会打败多国,还会攻陷强大的巴比伦的预言。如果你是居鲁士,心情会如何? 到现在为止,居鲁士能成为征服多国的胜者、出色地勇士,这一切都是按照上帝的剧本成就的历史。居鲁士觉悟的就是被巴比伦俘虏的犹太人的上帝为他开阔了一切命运。在他身上还剩下一个预言就是释放以色列民族使他们归回本国后帮助他们重建上帝的圣殿。这就是居鲁士能成为世界第一个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奴隶制度的历史人物的决定性的契机。 证明圣经真实性的古代文物—居鲁士圆柱 世界最早的人权宣言文—居鲁士圆柱 大英博物馆52号室收藏着伊朗的古代历史。这里展示着用粘土制成的圆柱,称“居鲁士圆柱”,又称“居鲁士宪章”。居鲁士圆柱在1879年发现于伊拉克的巴比伦遗址,是以阿卡德语(Akkadian)的古代楔形文字写成。这不是单纯的考古学上的重要宝藏,而是证明圣经是事实的既惊人又神奇的文物。 2500年前,圆柱上刻有他的政治信念、法律和基本政策。刻着他释放了被虏的民族遣返原居地,下令让犹太人重建耶和华的殿,并投入公共资金修复的内容。居鲁士的敕令居然与圣经的内容完全一致。 在发现居鲁士圆柱之前,历史学家们怀疑了有关居鲁士的圣经预言。认为花费劳力作了战,不可能释放俘虏。但圆柱被发现后,这些疑点被彻底洗清,并承认《圣经》是事实。 2010年,对居鲁士圆柱有了新的发现。经确认,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两块粘土是居鲁士圆柱的一部分,与楔形文字版相同的内容。这些土块出于巴比伦南部地区,这意味着居鲁士敕令传到其他主要城市。 居鲁士圆柱碑文被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人权宣言文,是对宗教和种族自由的倡议书。居鲁士圆柱上刻下的居鲁士大帝的事迹,证明记录释放以色列并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而甘心献礼物的《圣经》是事实的文物之一。 居鲁士,浪漫的人道主义者 居鲁士是第一个人权运动家,甚至被他征服的民族都尊敬他。居鲁士的人道主义信念遍布全球,包括多民族国家“美国”。为唤起居鲁士的人权思想,联合国总部从1977年开始展示着居鲁士圆柱复制品。 居鲁士万没想到自己在漫长岁月里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他在政治方面是奇才,又善于治人。历史学家称他为人本主义者,犹太人称他为弥赛亚。有史以来,如此影响全世界的居鲁士,称他为“大帝”是当之无愧、极少数巨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