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是怎么突然爆发的?
身份制度
18世纪末,欧洲在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主义思想家的主导下,获取了与传统和宗教相对、拥护人权的深奥知识,并迎来文化巨变。中产阶级和印刷品的出现掀起了政治上的启蒙。当时属于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美国宣布独立并发动战争。欧洲国家中最大、最富裕的法国社会仍然维持着以“Ancien Regime (尤指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及政治制度)”的三个等级的身份阶层区分。
- 第一个等级:神职人员(主教和司祭)
- 第二个等级:贵族
- 第三个等级:中产阶级、技术人员、农民,公人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向第一、第二等级赋予限权的方式维持了他的统治羁绊,他们是占总人口不到2%的极少数特权阶层,占其余98%的第三等级,即中产阶级、技术人员、农民、工人等2千万平民是被冷落无力地向国王或其他等级纳税。第三等级即使到了荒年,也免不了纳税的的压力,这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
法国国债
还算过得去的法国卷入美国独立战争后,因与英国的长期开战而陷入债务的泥潭中。国王增加国家预算,强行增加税收,以此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一、第二等级因免除纳税,大大加重了第三等级的平民阶层的经济负担。
这种固态情况激起了他们的愤恨,萌发了对天赋人权的看法。“究竟是谁造成了这种情况?”,“他们到底是谁?”,“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威?”等这些问题将整个法国推向了革命的大变革。
天主教会和钱
天主教会拥有法国全部的6%的领土。掌管着学校、医院、大修道院、修道院领地等多部地区。更何况,教会征收税金的同时,还征收农产物的10%的什一税。天主教会的非法敛财引起了许多人的愤恨。
面包危机
经济危机越大,穷人的负担就越加重,贫穷和变化无常的天气减少了收成量。对1788年的法国人来说“面包”这一词成了生命本身。普通的法国人每天吃两磅面包,因为面包是他们主食,面包的价格波动直接关系人们的切身问题。如果价格翻一番,百姓的生计将遭受直接打击。
但是,由于路易十六的经济政策失败,面包价格暴涨。卖主们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益,把面包积累起来,直到面包价格暴涨为止不卖。结果,一块面包逼近一个月的工资。

爆发法国大革命(1789~1799)
愤怒的巴黎市民袭击军人和巴士底狱。巴士底狱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又是关押反对国王政策的政治犯的监狱。

大革命波及全国,封建领主制度被废除了。革命家们高呼天赋人权。1793年,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东尼特命丧断头台。这是对不正当统治者的起义,也是反对天主教会权威的大革命。天主教会的司祭和修女们也成了革命家们的活靶,革命者们破坏了巴黎圣母院的许多部分,法国神职人员被迫断绝与教皇的关系,礼拜也被迫中止。之后,在1798年发生了历史性事件。
教皇权的衰落
法国革命军向罗马进军,冲破教皇令的防御线, 向庇护六世(Pius Ⅵ)突进。1798年2月10日,拿破仑革命政府的年轻的元帅路易斯·亚历山大·贝尔蒂埃在意大利各地取得了胜利,并生擒了教皇庇护六世。教皇的权势因此被彻底瓦解
超过千年的时间里,教皇是超越所有世俗权威的最高权力者。教皇的巨大权力说明宗教如何支配了政治、社会、经济全局。威势逼人、权力之大的教皇被一介元帅抓住,这说明教皇的权威已衰落。
年老体弱的教皇庇护六世认知自己被困后深受打击,不久后便生了病。挺住一年的他被法军逮捕,并将其押解回法国囚禁,1799年8月29日,在一度被用作羊圈的废弃建筑中死亡。他的尸体处理得也很惨,直到1800年1月为止一直用酒精进行防腐处理保存,直到1802年才移葬罗马。可以说,这一事件如实地反应了教皇权凄惨的没落。

以为教皇在欧洲的权威已经完全断绝,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已经结束。但在1929年,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与庇护十一世(Pope Pius XI)签订拉特兰条约,使梵蒂冈正式成为主权国家。
宗教黑暗时期已经过去了,16世纪,宗教改革者们指出天主教会的错误,呼吁宗教的自由和改革。但现实是,现今的很多新教沿袭着天主教会的宗教惯例。故此,宗教改革尚未结束。
通过上面的文章更加确定圣经是事实,圣经所有的预言没有一件不成就的。
照着圣经的预言教皇的时代宗教黑暗时期以过去,宗教改革者们呼吁宗教改革可是没有做到完整的改革。
所有历史都按照圣经预言成就的。
上帝的教会是恢复宗教黑暗时期废止的生命的真理,在末后时代宗教改革的真理教会。
圣经早已通过但以理,预言了腐败的教皇权没落。
天主教是魔鬼场所,没有救援的地方。
现今的很多新教沿袭着天主教会的宗教惯例,这是绝对得不到救援的。
16世纪,宗教改革者们指出天主教会的错误,呼吁宗教的自由和改革。但现实是,现今的很多新教沿袭着天主教会的宗教惯例。故此,宗教改革尚未结束。
不可一世的教皇的权利也只是暂时的,并不永恒,还被人审判,真是滑稽可笑。
完整的宗教改革只有圣灵基督来临到这世上才成就,